聚焦前沿,赋能未来|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企业孵化成果丰硕
浏览次数: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简称“西光电”)孵化企业逐步落地,多家由国内顶尖科学家领衔的高科技企业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是西光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放大”全链条生态体系的重要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地方光电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荣脑科技  领跑脑机接口多模态集成技术

企业概况

由浙江大学董树荣教授创立的杭州荣脑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凭借7项发明专利的异构柔性光电集成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款多通道前额叶EEG-fNIRS双模态采集与声光刺激便携式脑设备、国内最小的磁兼容脑电采集模块及首台7T MRI兼容脑电心电采集刺激设备。其核心产品“脑电-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多参数监测仪”入选浙江省2024年首批医疗器械“研审联动”试点,并获得杭州市富阳区“5110”计划A+类。公司已与宁波鑫高益、北京协和医学院等20余家顶尖机构建立合作,产品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治疗、脑疾病研究与脑机接口领域。

创始人介绍

董树荣,浙江大学求是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智能感知与微纳集成研究所所长,军科委战略专家委员会电子领域专家及特殊任务组专家、国防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脑电极和脑观测技术方面工作先后发表在Nature、ACS NANO等权威期刊,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超吉芯科技  打造下一代光芯片平台

企业概况

杭州超吉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基于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科研团队,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工程经历,创办的一家从事光电集成芯片的开发、生产、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创始人团队曾领导过10项世界级的光电芯片的研发和大规模量产项目,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紧密,深谙市场痛点,瞄准AI带动的下一代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的市场需求,计划两年时间推出届时世界最先进水平,且满足数据发展需求的面向下一代AI算力中心网络的硅光与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芯片产品。

创始人介绍

创始人曾在光通信行业深耕二十多年,发表论文40余篇,拥有2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曾在Intel,华为美国研究所,Cisco (Acacia), Coherent(Finisar),等业界最知名企业领导超过10项世界级的光电芯片的研发和大规模量产项目。

联合创始人,李西军,为现任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湖大学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主任,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副院长。有20年微纳加工工艺开发和10年平台运维经验;曾获得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等子课题资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20多项。现聚焦先进数字光刻技术和先进芯片生产工艺的研发。

▲800G DR8 光通信模组

▲硅光与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芯片


超维玻色  攻坚半导体制造核心光源

企业概况

超维玻色(杭州)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由詹其文教授和范广宇教授联合创立,是国内外首家将光场调控与高能激光技术相结合的硬核企业,以国产高维光场调控高能激光设备作为首代产品,旨在实现关键设备的进口替代。团队已完成首代系列样机研发,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检测、微纳加工及智能制造、生物医疗、高分辨成像等高端领域。

创始人介绍

詹其文,国家特聘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纳米光子学杰出教授,上海市纳米光子学重点建设创新团队负责人,美国代顿大学终身制教授,创立代顿大学纳米电子光学实验室以及Fraunhofer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国际光电学会会士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文章引用超过12000次。

范广宇,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高维激光调控发明人,师从超快激光领军人物奥地利科学院院士Andrius Baltuska,在加拿大、德国等重大机构带领团队参与大型国际研发项目。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高维孤子光源”,被美国康奈尔大学Frank Wise教授在Nature Photonics的专题报道中提及并评论,7纳米超快显微的研究工作被Optica评为封面文章。

▲时空光场整形器

▲激光器


枫驰智联  突破卫星与光通信核心模块

企业概况

杭州枫驰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国际知名光通信专家谢伟教授和华中科大杨奇教授共同创立。公司拥有12项发明专利及3项在申专利,采用自主研发的自相干检测技术,在数据中心光模块与低轨卫星通信模块研发上具备显著成本优势(较传统降低50%以上),同时可实现相干技术所具备的高带宽和高抗扰性能。其核心技术可支撑1.25G至10G多种相干卫星通信载荷样机研制,客户涵盖头部数据中心服务商、中山大学、北邮、航天八院等知名单位。

创始人介绍

谢伟,获浙江省鲲鹏人才计划,为国际知名光通信和传感领域研究专家,在光通信和光子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重大贡献,包括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光空间分复用,高等信号解调方式等重大工作。

杨奇,曾任职于贝尔实验室和武汉邮电科学院。2018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超大容量、超高速、超远距离光传输;2.短距离互联及DSP;3.无线移动前传;4.实时信号采集与信号处理;5.无线通信,信道编码,编解码通信。

▲光子集成接收机V2版本

▲斯托克斯矢量直接检测(自相干检测)接收端芯片


超材光芯  革新智能视觉与通感一体技术

企业概况

杭州超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在李伟教授的带领下,专注于智能视觉工业系统升级与通感一体化技术。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设计仿真平台,成功开发基于超表面技术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及“慧眼”系列智能视觉产品(如移动机械手)。其创新的通感一体化超表面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通信射频系统瓶颈。产品服务于科研实验室、流程工业等场景,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智慧交通以及5G-Advanced通感一体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工业智能化升级与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提供核心解决方案。

创始人介绍

李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取得双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H863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李伟博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入选省级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作为科技部、基金委、奖励办等国家机构的评审专家,得到国家与行业的认可。

▲采用超表面去雾的镜头

▲具有高透射率的色彩路由

▲大口径中红外超透镜

▲长波红外成像超透镜

▲中波红外,偏振复用消色差成像超透镜

▲3D深度相机


优胜微电子  引领高功率蓝光激光器与量子点技术

企业概况

杭州优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西湖大学孔玮博士和冀波涛博士联合创立。孔玮博士团队基于独创的选区外延与应力调控技术,致力于实现蓝光高功率氮化镓(GaN)激光器外延片,解决GaN基激光器性能与寿命瓶颈。冀波涛博士团队则专注于开发以GaN蓝光激光器为泵浦源的无重金属量子点模块,实现可见至近红外波段的高效、稳定激光输出。该技术绿色无毒、易于规模化,在车载照明、高分辨率显示、生物医疗和光通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创始人介绍

孔玮,201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2016-202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开拓了异质材料多功能集成的新研究方向;2020年9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2021年5月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曾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等期刊发表10余篇顶刊论文,成果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冀波涛,2019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担任特聘研究员。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致力于研究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的新型低毒量子点材料的化学合成、结构与光谱表征,同时探索这些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激光器及单光子源等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蓝光高功率氮化镓(GaN)激光器外延片(概念图)

▲红色/绿色InP量子点墨水


铟感科技  突破传统触觉感知技术瓶颈

企业概况

铟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由朱博文博士创立,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支持与孵化,聚焦电子触觉皮肤技术,致力于为机器人交互、医疗辅助、智能穿戴等领域提供具备高灵敏度、宽感知范围、低功耗特性的电子触觉皮肤系统及解决方案。目前团队已完成初代核心技术验证,开发出电子触觉传感器原型与多模态触觉信号处理算法模块,预计2025年底实现产品小批量试产。该技术及产品将创新采用基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的驱动技术,构建有源驱动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架构,突破传统无源或被动阵列存在的核心技术障碍,具备柔性可扩展、低功耗、易集成等突出优势,助力各行业突破传统触觉感知技术瓶颈。

创始人介绍

朱博文,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柔性电子实验室负责人,分别获得国家及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等项目支持,曾获得MIT Technology Review亚太区科技创新35人等荣誉。

▲CMOS 触觉传感器阵列


这些孵化企业依托西光电强大的科研底蕴和创新的孵化机制,在脑科学、光通信、智能视觉、半导体光源、量子点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展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更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使命,正逐步成为杭州富阳光电产业链的重要创新节点。


西光电确立“两平台+一基金+一机制”的成果转化模式,依托光电芯片特色工艺线、四大研发中心(光电芯片设计与验证中心、光电集成材料与器件中心、芯片制造装备与工艺中心、光电集成系统与应用中心)、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概念验证中心及科创服务平台、投资基金和全流程的孵化服务机制,建立了技术验证、资本注入、软硬性服务等一系列赋能锚点,显著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打通了“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早期孵化—产业落地—发展加速”的成果转化闭环,不仅加速了实验室技术向可落地产品的转化,更推动了一批高潜力项目在富阳落地生根。

▲西光电成果转化模式:两平台+一基金+一机制


欢迎更多产业伙伴加入,共绘产业新蓝图!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571-63366679

邮箱:wangzihan@wioe.westlake.edu.cn